农民工范勇:走在自己修的车站特别自豪
2015年12月10日,在施工工地的办公室,范勇正在摘下安全帽。
位于北京中轴线的8号线地铁,贯穿南北京城,从故宫、天安门一侧通过。作为一名钢筋工,河南信阳人范勇曾参与修建其中的南锣鼓巷站,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回忆。
2013年春节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到施工工地看望正在忙碌的农民工。当时,他来到农民工范勇的宿舍,叮嘱来京探望他的妻子和女儿“来一趟不容易,看看北京的景点,好好团聚一下。”
52岁的范勇个头不高、身板结实,说话有浓重的乡音。与许多农民工不同,他相貌斯文、说话不紧不慢,沉稳的性格让他深受工友信赖。他用手指了指车水马龙的路口,告诉记者,当初的工地已经变成了地铁站,每天熙熙攘攘,面貌焕然一新。
在北京,地铁日均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,成千上万名像范勇一样的“钢筋师傅”们,为这座特大城市交通的日新月异付出辛劳。他们吃、住都在工地,在一个施工段一干就是几年,能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十分宝贵。
中午,范勇回到宿舍区休息。这是一栋塑钢搭建的白色小楼,二十多平方米的宿舍内住四个人。每个屋内都装有空调、一张写字台,还有一个能打开的窗户,显得宽敞明亮。“这就是我的宿舍,平时食堂也在这里,一天管三顿饭。”他说。
与两年前不同,范勇已经不再是一个“钢筋师傅”了,他成为一名小队长,带领50多名工人干活。成为管理人员后,他的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20%。目前他们正忙着修建景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,工作强度比修建地铁时候减轻了不少。
一位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,如今农民工收入不同以往,一名成熟的钢筋工月收入可到六七千元。“‘高薪’聘用技术工人已经成为大趋势。随着收入提高,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能挺起腰板了。”这位负责人说。
“我离开家乡十多年了,一直在中铁十四局干活,来北京之前曾经在广州、天津修过地铁。”范勇说,这份工作稳定、待遇也不错。常年来,虽然经常加班加点工作,有时候赶工期甚至要忙碌到夜间,但是一想到家人孩子就觉得辛苦都是值得的。所以他的心愿就是——干到退休。
“现在每次回老家,我都要乘坐8号线到西站。可以体会一下走在我们自己修的车站那种感受——特别荣幸,特别自豪。”他说。这两年,最令他高兴的事情是儿子的工作步入正轨。“儿子学的是汽车配件设计,也是一个手艺活儿,我希望他将来能是个成功的师傅。”
2014年,范勇在河南信阳的家里新添了一辆电动车,老人也从村里搬到镇上居住了。说到生活的前景,范勇流露出欣慰的笑容,他说,家乡在河南、湖北交界处,盛产茶叶、板栗、水稻,等过几年退休了想回去种种地,开发绿色食品。(记者:赵琬微)
陆航飞行员张尚年:习主席叮嘱他抓紧办婚礼
2015年12月10日,张尚年在指导新飞行员熟悉飞行地图。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
戴好防噪耳机和墨镜,仔细观察飞机上的仪表盘,身着一身笔挺潇洒的飞行员制服,张尚年和往常一样,认真地做好飞行前的准备工作。
“飞行中要应对不同的气候条件、地理位置和突发状况,准备工作一点也马虎不得,必须做到厘秒不差。”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机舱里的装置设备,直到一切正常,张尚年露出一丝笑容。
发动机轰鸣声中,张尚年驾驶的直升机缓缓升起。一个平稳的盘旋后,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。
张尚年是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飞行员。:2013年4月20日,芦山地震发生时,他中断当天正在举行的婚礼,赶赴灾区抗震救灾。5月22日,习近平主席赴芦山地震灾区视察该旅,得知张尚年婚礼还没办完,特意叮嘱他抓紧把婚礼办了。
2013年6月1日上午,伴着一曲深情的《嫂子颂》,一场简朴而隆重的婚礼在张尚年部队所在的机场举行。此前,张尚年和女友李娟已推迟过婚期。芦山地震后,李娟第二次错过盼了几年的婚礼。
在芦山地震中受重伤的货车司机郑峰辉,坐着轮椅从成都军区总医院来到婚礼现场。“我要代表芦山地震灾区百姓感谢你们,请接受我们的祝福!”在妻子的协助下,郑峰辉坐着轮椅来到新郎新娘前,献上了一束鲜花。
郑峰辉的车子在地震时被滚石砸坏了,自己受了重伤当场昏迷过去。郑峰辉说,不记得是谁救了他,只知道张尚年和战友们驾直升机将其转运到成都军区总医院,为抢救他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,新郎新娘交换了特别的信物。李娟送给张尚年的是一枚平安符。张尚年送给李娟的,是他在这次芦山抗震救灾中荣获的二等功奖章。
“主席的关怀慰问给了我很大的激励。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这个朴实的西北汉子有些激动,“作为一名军人,我们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回报祖国!”
两年多来,凭借扎实的飞行技术和从容淡定的心理素质,在多次高原驻训、演习中,张尚年表现出色,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、三等功一次,被表彰为“精武标兵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。他所在的飞行大队,也被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。
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,踏踏实实地尽自己的本分。”提起获得的荣誉,直爽的张尚年有些羞涩,“荣誉是一种肯定,更是一份责任。”
责任在肩,不敢懈怠。飞行任务繁重,婚后张尚年和妻子也很少见面。让张尚年欣慰的是,妻子李娟很理解他,“她的支持,让我更加放心地展翅高飞。”
“飞行是一项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。”飞行间隙,张尚年还在忙着学习新的飞行理论和操作技术……(记者:董小红、王德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