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,北京市统计局、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2014年北京市人口数据显示,截至2014年年末,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1.6万人,其中常住外来人口为818.7万人,常住外来人口占北京常住人口38%。
在这样的人口结构下,外来人口的落户空间有多大呢?日前公布的北京市“十三五”规划建议提出,“十三五”期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要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,也就是说未来5年,北京市还有148.4万人口的发展空间,即每年不多于30万的户籍人口指标投放。
这样看来,指标不少,落户好像并非难事。
事实并非如此。首先,在这预计30万个指标里,要扣除每年北京户籍自然增长人口。相关统计估计,这部分每年新增不足5万人,考虑到二孩政策,未来每年也不会有高于8万的新增人口,因此,每年面向非京籍人口的新增落户指标为22万。
其次,据《瞭望东方周刊》报道,现行的中央、军队和北京市三大系统,通过毕业落户、投靠落户、调干或调工等8条途径,每年审批的户口指标数为10万到11万之间(这其中,大学生毕业落户占比最高,约为3万左右)。如此看来,排除审批落户,未来每年可以通过积分落户来解决户籍问题的指标数量最多为11万,考虑到目前818.7万常住外来人口,不难算出,解决比例最多为1.3%。
但是,每年30万个指标是未来规划中的上限。在实际的调控过程中,据国家统计局公布,2014年从外籍迁入的户籍的全部人数为198869人,也就是还不到20万人,且常住人口总数还比2013年少增加8.7万人。因此,有理由相信,未来北京市每年的外籍入籍人数,很有可能在20万人左右徘徊,不会更高。
那么,在这样的现实下,留给积分落户的指标会剩多少呢?比照其他几座一线城市的积分落户实际经验发现,通过积分方式,2013年落户广州的约为6000人,2014年落户上海的不足6000人,2015年达到天津落户标准的为10500人,和三地每年的外来人口数量相比,均为非常有限增长。
因此,虽然北京市目前还没有公布达标分数和计划人数,但考虑过往实际情况和其他城市经验,再扣除上述自然增长和三大系统的审批落户指标约19万人(这部分指标应该是相对刚性的)后,北京市以后每年靠积分落户的,乐观估计很有可能也不会超过1.5万人。
据知识型问答社区“知乎”用户“chenqin”分析,依据2014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,粗略地从社保年限、住房情况、学历和工资收入四项硬性指标来计算积分:若指标有5万人,则积分要求46.5分,若指标为1.5万人,则积分要求62分。62分是什么概念呢?大概是一名35岁的硕士,在北京缴纳了10年社保,租了9年房子,买了1年房子,但月收入还没高到平均4万元的水平(平均每年工资、薪金以及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额在10万元及以上,加6分——编者注)。孙震